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资源平台他山之石正文
荐读丨“课堂革命”中“金课”建设的多重维度
2020-04-14 09:14     (点击: )

    “金课”是针对“水课”而言的,“水课”就是学生不学习、假学习、浅学习的课。相对而言,“金课”就是学生在学习、真学习、深学习的课。“金课”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推进。

1.“课程”维度的“金课”建设

大学教学是以“课程”为教学单位的,课程建设是打造“金课”的物质基础。基于“金课”的课程建设,可以实施的举措是:首先,提炼各门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元素。为什么而教、为什么而学,这是“金课”建设的首要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所剩下来的东西就是一门课程教学之后留在学生身上、影响或伴随学生一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也即该门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要求每位老师准确提炼所教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明白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究竟要给学生留下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当前正在进行的专业认证工作,也要求列举各门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贡献点。这是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的学科本质和独特育人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定位。这种安排会增强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和学生学习的方向感。这也是立德树人工作在各门课程教学中落实的关键一环。其次,精简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对所教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实现少而精的要求。多而杂的内容体系一方面导致教师满堂灌,另一方面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唯有少而精,才有可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通透式的学习,并把所学知识升华为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学科知识是为学科核心素养服务的。知识本身不是目的,学科知识的选择和教学都是为了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服务的,删除无助于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容,确保学科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和专业性,这是“金课”建设的必要前提。

2.“课堂”维度的“金课”建设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和主路径,是“金课”建设的主战场。针对课堂改革提出的任务是从“讲授中心课堂”转向“学习中心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为核心、为主体构建大学新课堂,把学生的学习权还给学生,确保学生在学习、真学习、会学习和乐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实、深刻、完整地发生。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第一是自主阅读。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能力,教材的很多内容完全可以自己读懂。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教师不讲。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从方法、策略、技巧等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特别是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从阅读的要求而言,要引导学生读出教材内容的本义、挖掘教材的深意、发现教材的不足、质疑教材的观点,逐步达到深阅读。从阅读的过程角度说,要从教师的导读逐步过渡到学生的自读。学生的自阅读和深阅读是构建“学习中心课堂”的关键和基础。没有建立在学生阅读基础上的课堂只能依靠教师的讲授了。一旦学生具备了阅读能力并形成了阅读习惯,学生慢慢就会把阅读前置,在课前就完成,并且不只限于教材,而是会拓展到相关的文献,这样就会使课堂腾出更多思考特别是讨论的时间。第二是深度思考。思考是让学习深度发生的根本,没有思考的学习只能是浅学习或是形式上的学习。阅读过程也伴随着思考,但是,深度思考却是围绕着“核心问题”进行的。对此,要求老师每单元每节课都要围绕教材的内容主题设置一个“核心问题”,这样的“核心问题”。其一要起到对所学知识的聚焦和组织的作用。知识内容成为回答和解决“核心问题”的依据和佐证。这是激活知识的有效手段。其二要起到对学生思维进行有效训练的作用。问题是思考的导火线,“核心问题”要特别具有学科性,会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会用学科的语言、概念、方法、思路进行思维,掌握学科思维,发展学科思考力和批判力。第三是交流表达。学生经过阅读思考之后,多多少少都会形成和产生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因此就会有了交流表达的欲望。只有通过交流表达,特别是讨论和辩论,认识和思维才能变得更加清晰,所谓真理越辩越明。所以,交流表达和讨论辩论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每节课都要留足时间跟学生互动,给学生表达表现的机会和平台,这样不但会提升学生的表达力,还会有效刺激学生的阅读和思考,从而形成三者的良性循环。阅读、思考、表达是学习中心课堂的三个根本要素和核心环节,课堂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让位于学生阅读、思考、表达为主,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由学科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思考的激励者和表达的组织者。

3.“课外”维度的“金课”建设

大学区别于中小学的重要一点就在于“自由”,即可支配较多的自由时间,这个时间属于“课外”。我们所期待的学生真实、深刻、完整的学习不仅要发生在课内,也要发生在课外。基于此,笔者所在的学院就积极倡导和实施“读思达三百行动计划”,即大学四年阅读100 本书、思考 100 个问题、写作 100 篇文章。阅读的 100 本书包括学院老师为本专业学生推荐的 50 本和学生自由选择的 50 本,这是需要认真阅读且需要写读后感和评论的。同时,学院每个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分享彼此的读书心得和体会,并邀请教师进行解读和点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史,大学四年的成长取决于学生的阅读量,而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和情趣。大学生是理性思维发展的成熟期,要求学生思考 100个问题同样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形成思考特别是理性思维的习惯。问题可以来自课外阅读、课内学习,也可以来自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问题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性的,也可以是生活性、社会性的。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前提,学会分析、推理、论证问题是关键;养成基于事实、基于逻辑的思维方式和质疑、批判的思维精神是核心,鼓励学生把课堂内的问题带到课外和生活中来,同时把课外的问题带到课堂上,从而打通课内和课外,使思考在持续的互动中不断深化。写作 100 篇文章显然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里的文章既不限文体也不限字数,关键是能够把要说的事情说明白。作为整体推进的“读思达”,鼓励学生把写作表达建立在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以自己读过的书和思考过的问题为主题进行写作。写作不仅是文字能力的锻炼,也是思想的提炼和磨练,通过写作学会清晰、准确乃至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认识情感。不得不承认,当前大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堪忧:从内容角度讲,写不出有思想的东西(提不出自己的观点,或是对别人观点独特的见解或解读);从形式角度讲,写不出有逻辑的结构清晰的论文;从文字角度讲,普遍存在文字不顺、语句不通甚至错别字现象;从选题角度讲,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有价值和有趣的问题。笔头是训练出来的,思想是积累出来的,没有写作的习惯,表达能力便无从发展。为此,希望通过这个行动计划,立足于培养终生的阅读者、理性的思考者和负责任的表达者,使学习真实、深刻、完整地发生在学生的一生之中。

4.“实践”维度的“金课”建设

实践课如何让学习真实、深刻、完整地发生?答案是项目学习。各专业可以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精心编制若干个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项目学习是一种任务导向的实践学习,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和问题的解决,最终达成项目目标的学习方式。正如完整的理论学习要经历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一样,完整的项目学习也要经历方案设计、动手实践、作品展示三个环节,方案设计是项目学习的前奏:第一,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第二,清楚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思路是什么?完成任务的条件和过程是什么?值得强调的是,项目学习中的问题和任务是真实情境中实战性很强的问题和任务,不同于书本上认识性的习题和作业。方案设计的核心是对学生设计思维的训练。动手实践是项目学习的核心:第一,项目学习需要动脑,更需要动手;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确切地说,它是一个把动脑转化为动手、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一个过程。第二,项目学习是个探究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困惑、疑难、挑战、失败,它不但需要个人的恒心毅力,还需要团队的积极配合。一般而言,项目学习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作品展示是项目学习的亮点:第一,项目学习与知识学习不同的是,其结果是个有形的“作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所谓任务完成和问题解决的最终结果就体现在这个“作品”上,这个“作品”也是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劳动的智慧结晶。第二,通过“作品”展示既起到交流分享的作用,又起到反馈纠正和不断完善的作用。“作品”展示会对项目学习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同学们都特别期待展示会的召开。学院还会邀请相关专业的行家参加展示会。项目学习具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学生一旦沉浸其中,就会夜以继日,乐此不疲,达到一种真学习的境界。

5.“考评”维度的“金课”建设

学业考试评价体系的重建是“金课”建设的重要保障。考评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只有建立起以真实、深刻、完整学习为导向的考评新体系,“金课”建设才能得以顺利推进。第一,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行为纳入考核对象,在期末成绩总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在课堂上一直表现不好的同学,要求辅导员重点关注并帮助改正。同时建立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会审制度,让双方互相了解学生的表现,并形成教育的合力。第二,大力推进表现性评价,每个教师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至少布置一个表现性作业,理论课侧重小论文写作,实践课侧重技能操作,其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期末考试命题要在体现基础性和核心性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要从关注碎片化、固定化的学科知识的掌握,到关注复杂、不确定性的学科问题的解决;从关注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复制,到关注个人对所学学科知识的见解、看法、判断;从关注学什么,到关注如何学习和学会学习。这样的考评体系会引导教师和学生进入到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内核、学习的实质上来,从而有力地推进学生学习真实、深刻、完整的发生。

总之,“金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进行全面的设计和推进,其中要特别聚焦“让学生的学习真实、思考、全面发生”这个命题上,在“课堂革命”中确保“金课”建设的正确方向。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9年第9期文章:“课堂革命”与“金课”建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