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资源平台他山之石正文
西南交大--【研修班】如何确实提升学生学习成效?西南交大教学工作坊告诉你教之有“道”
2019-12-20 15:16     (点击: )

12月16日,西南交通大学第五届研修班第9期工作坊如期在犀浦校区综合楼430举行。中国台湾大学ISW国际认证专家李纹霞博士、李承恩老师从具体实践成果导向教育 (OBE)理念,协助教师提高学习评量的有效性与公正性出发,同时积极调和学生在学习方式的个别差异,以更能帮助学生累积正向成功的学习经验的角度为西南交大教师带来了“成果导向教育评量理念与设计要领” 和“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两场工作坊。

教之有道(一)——成果导向评量理念与评量指标 (Rubric) 设计

李纹霞首先用一个隐喻开场,发人深思:一张图片上,动物管理员让金鱼、企鹅、大象、猴子、小鸟等动物比赛爬树选出优秀,结果不言而喻。那么,传统评量制度是否让我们的学生像图片里一样,猴子必然胜出,而金鱼没来得及爬树已失去生命,大象的能力在爬树面前荡然无存……——传统的评量制度是否像爬树比赛?李纹霞认为,培育人才首先要明确什么才是人才,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对学生要求必须的重要知识技能是否符合个人发展、符合社会对用人的需求?每个学生成功的时间和方式不同,大学的四年学制和统一考试对每一个学生而言,与比赛爬树的道理是一样的。

由此美国学者William Spade于1981提出成果导向教育(OBE)教学理念:以“能力水平”描述学生的评量结果,以使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关注目标都是“学生自身的进步”;“成果”的特质不只是学习后的短暂表现,而是完成所有学习经验后最终获得的能力,是能内化到内心运作的历程,应兼顾生活重要内容或技能,并于生活实践; 重视目标、教学、评量,达到环环相扣 (Alignment)。这其中,成果导向教育的关键目的在于建构学习成果清楚蓝图、建置达成成果条件机会,关键前提在于所有学生都能成功。

接着,李纹霞结合台湾大学成果导向教育课程——“土木工程设计实务总整”课程具体实例,展示了教学单位如何设定具体的教育目标,设置为实现教育目标需要学生达到的核心能力,以及通过设置怎样不同的选修课程来达成并实现具体的核心能力要求,从而实现成果导向教育的目的。

在成果导向教育课程的执行中,课程教师要掌握清楚聚焦核心能力、为不同学生建置扩展机会学习、对学生学习成果高度期许的三个原则。成果导向设计,通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来指定从学习目标、设计教学评量、进行教学活动这三个步骤,来协助学生在不同阶段获取不同的能力,帮助他们“爬楼梯”,从而达到教学目标。OBE总体设计构思为W. H. E. R. E.,即要带领学生往哪里努力?为什么?如何能让学生积极参与,配合教学活动和要求?让学生具备、培养核心能力的机会是什么?如何提供学生再思考、演练、精炼和修正学习机会的结果?学生如何评估以至于改进他们自己的学习表现?

班级教学中教学评量的形式多元,可为量化指标与质化指标,可为直接评量与间接评量,也可为他评与自评,或者三者兼具。李纹霞以台湾大学“教育社会学”课程评量实例,具体讲授了怎样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中进行他评与自评、直接评量与间接评量的设置,以及设置的效果。她强调,为了评分公正并且能够反映学生成效进而激发学习动力,评量指标(Rubric)的设置至关重要,教师要确定评量标准和表现指标。前者,是向学生指明该学习行为所具备的各个内容;后者,是标明各个内容优、良、中、差的划分依据。确切地说,就是以学习表现为基准,清楚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明确各项评量标准,并配合评量学生的表现指标,从而达到公平公正评分的目的——Rubric的设置就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

李纹霞结合台湾大学电机系“工程教育”课程Rubric实例、台湾大学通识课程的课程评量整体操作等成功实例,为老师们深度解读了OBE评量整体设计与执行的具体操作及理想教学成效,并与李承恩一起引导老师们对评量指标 (Rubric) 设计进行了初步体验,让老师们对Rubric的问题组成和设计流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之有道(二)——以Kolb经验学习理论为例的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

下午的工作坊风格为之一变,李纹霞、李承恩引导教师们进行自身学习风格问卷实测,让还在消化上午OBE教学评量设计的老师们,瞬时投入到填写并检视自己的学习风格类型的活动中,老师们直呼有趣。

李纹霞用盆景、花团锦簇的花丛和特别的兰草三张图片隐喻大学本科教育。她认为,花团锦簇隐喻大一的学生,根基浅浅,难以契合社会的需要。盆景隐喻大二、大三的学生,正在通过自身学习风格与大学教育相磨合与相适应调整,他们要么经过一番磨合扭曲后成材、要么难于适应中途退出或被淘汰。特别的兰花隐喻类似于爱因斯坦、爱迪生这类天才,他们因学习风格特殊,往往是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差生”,在传统教育环境中难于成功。那如何分辨不同特性学习风格?大学教育怎样将学习风格与个性不同的学生培养成才?

鉴于传统教学弊端的Kolb经验学习理论由美国John Dewey于1938年提出。该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倡导有意义的学习,关心学习过程,认为学习应与人格特质相结合,强调学生当下的学习经验是受到老师学习情境的塑造后、与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交互而成,提倡学习的适性化调整。

李纹霞先让老师们根据自己在学习中对资讯接收和信息处理的能力预测一下自己学习风格偏好,然后与李承恩一起带领老师们填写问卷实测。看到个人事先预测与问卷呈现的结果对比,老师们不禁感慨:后天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培训对个人学习风格的影响确实非同寻常!

李纹霞说,这就是为什么要分析学习者Kolb特性的原因:为什么有些高考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中途退学或归于平寂?为什么小组活动中学生表现大不相同?并非学生懒惰,而是学习风格使然。

李纹霞强调,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属的Kolb特性,安排不同教与学活动,协助学生适应性学习和全人发展。一方面要觉察自己的学习风格,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观察其学习障碍是否来自其习惯的学习方式,应尽可能考虑各种学习风格的特性来设计不同多元风格的课程设计和和课程活动,并配置以评价与评量,让学生有机会获得符合自己风格的作业,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师还应从专业的角度为学生的选课提供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不同学习风格教师的课程来调整学生学习偏好带来的不利影响。

全天的工作坊内容满满,老师们被李纹霞老师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的授课风格所吸引,实操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更拓宽了老师们的教学思路。大家表示,本次工作坊有深厚的学理支撑,有丰富的成功案例指导,让老师们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新角度思考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法和策略,获益匪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