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改革中的教与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电教楼403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联合主办。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全国高校教研中心负责人、《中国大学教学》主编韩筠,北大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北大原副教务长方新贵,北大教务部副部长刘建波、各院系教师代表和来自教务长办公室、教务部、研究生院、人事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研讨会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华主持。
韩筠介绍了她分管的全国教研中心4个内设机构:《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爱课程中心、教学研究室和教材研究室。她指出,《中国大学教学》是一本聚焦教学研究,专门探讨中国大学教学的杂志。全国教研中心是高教社和高教司共建的机构,高度重视本科教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教学改革经验的聚宝盆,是教师的心灵之家,是学校抓教学启航的地方。韩筠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以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30个国家级示范中心为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切实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中国大学教学》杂志对于爱教学的老师和研究教学的专家们,是很好的一个窗口,也是一个阵地。她希望在这个杂志上多发一线老师的有切身体会的教学文章和教改经验,成为一个教师们研究教与学的交流平台。
王义遒回顾了1998年亲身见证《中国大学教学》杂志更名改刊时的初衷,认为这本杂志始终围绕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展开研究,对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王义遒在《中国大学教学》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拔尖创新人才,新工科建设等研究教学的文章,他号召更多的一线教师也能够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发表相关文章。同时在北大一流学科建设中,也需要每一位教师将学科发展、国家需求、学生学习行为三方面结合起来研究,形成新时代的课程体系。
方新贵指出,北大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落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双一流”建设中带动了北大整个学科发展和人才的培养。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很多新的项目,比如“双一流”各种课程的建设:六卓越、一拔尖等等。建设项目很多,很多东西都是有关联的,要统筹好项目之间的关系,带动学校的改革;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拿出一些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工作做得更深入、更好。
刘建波介绍了一流专业的申报、北大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年、课程建设、教学优秀奖的评选等工作。刘建波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关于到底什么是好课的理解,他认为北大教师不仅要继承北大教学传统,也要不断地参考、超越国外经验,开设出更多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金课。
随后,来自各院系的教师代表对教与学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卞江认为,好的课程不仅需要教师认真挖掘课程内容,也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整个学科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考古文博学院张剑葳结合自己田野实习课,谈了立德树人、因材施教以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外国语学院梁波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三个角度谈了如何进行一流的课程建设。物理学院刘树华指出,教发中心的工作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的进步,同时,教师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培养基础雄厚、高层次的人才。经济学院吴侨玲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了对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的思考。

合影
与会的青年教师们也结合在教学中的困惑、经验、感受以及中外教学改革的比较研究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此次研讨会为北大教师探索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改革中的教与学搭建了分享交流的平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还将继续开展关于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等教与学的专题研讨,吸引更多一线教师深入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