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资源平台他山之石正文
厦大:对教学“眼里揉不得一粒沙”
2019-01-25 11:16     (点击: )

加大对不调课教师的奖励,加大“金课”奖励且最高奖金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奖励额度,出台新规奖励教学技能突出教师……近期,厦门大学经济学科的几项针对教师和教学的举措新规,在厦大校园里及兄弟高校经济学院中产生了不小的“涟漪”。

厦大经济学科涉及三个实体教学科研单位: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三者实行特色发展,统一管理,集中办公,形成了“三轮驱动,相互呼应”的人才培养格局。

近年来,厦大经济学科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紧紧盯住教学主体——教师,通过“奖惩”分明的制度、“大小”兼顾的模式、“软硬”并施的服务,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学科近230名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敬畏教学、尊重教学、热爱教学。

“奖惩”分明的制度

在厦大经济学科内部,教师对这些新近出台的制度举措,却很平静。在他们看来,经济学科对教学的重视是一贯的,已经习以为常。

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该学科陆续出台的与教学相关的奖励制度达20余项,包括:对每个长学期课程(厦大一年有三个学期,两个长学期,一个短学期)在规定的14个教学周内按既定日程上课,未请假、未调课的教师予以未调课奖励;对每学期学生测评分数位于前30%的优秀任课教师、助教予以优秀测评奖;对于开展精品实验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予以实验教学奖;激励教师在前沿性和时代性课程、创新性课程、挑战性课程、社会实践项目上积极作为的“金课”奖励,最高可获15万元,超过该学科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配套支持12万元的奖励力度……多项奖励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教学奖励体系。仅以近两年为例,经济学科每年投入在教学上的奖励就达250万元,超过该学科对论文奖励和科研奖励两项合起来的数值。

在厦大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洪永淼看来,奖励背后的导向意义要远远大于金钱意义。“这些奖励是在给老师们释放一个强烈清晰的信号和导向:在厦大经济学科,对待教学应该有着怎样的态度,你该怎么教、教些什么、你的教学要如何与时俱进。”

该奖的要大张旗鼓地奖,该罚的也要毫不留情地罚。洪永淼介绍,在厦大经济学科,一旦发现教学事故,第一时间不是向学院报告,而是直接向学校报告,这种“一杆捅到底”的做法,就是要彻底杜绝老师们找学院领导说情的念头。

与奖励体系对应的是,厦大经济学科也有着一整套对教师教学的刚性制度体系,包括《任课教师教学管理条例》《教师出差请假管理条例》《助教管理条例》《教学秘书管理条例》等。

两套体系奖惩分明,相互呼应,交织成了一张保障教学良性运行的制度网络。

“大小”兼顾的模式

除了大处立规以外,对待教学,厦大经济学科也是“眼里揉不得一粒沙”,他们总是在一些外人看来是小事的细节上和老师们“斤斤计较”。

对每学期不调课教师的奖励,便是一个例证。这项制度始于2011年,当时,学院领导发现,一些老师会因为学术会议、外出交流等原因,给学生们随意调课,有些甚至还多次调课。虽然事后,老师们会找机会补上,但这样的做法终归对正常的教学产生了冲击。为此,经济学科出台了此项不调课的奖励,即针对这个学期未调课的教师,每门奖励1000元。今年初,学科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由之前的1000元/门上调至2000元/门。

很多人心里不服气,调一次、两次课又有什么关系呢?但是,在洪永淼看来,教学很神圣,对待教学不能有丝毫马虎。不能随便调课是一名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如果一名教师总是调课,学生们至少会认为这名教师不认真,在学生心里无形中也会种下“不认真”的种子。厦大对不调课教师的奖励甚至已不仅仅停留在“钱”的层面上,在教师要高聘或者评奖时,同等条件下,学科是会优先给那些平时坚持不调课的教师。

在厦大经济学科,还有一个教学规定是:一周内,同一门课不能一个上午或下午上完,必须要分两次上,每次两节课,而且中间要间隔至少一天。

洪永淼记得,《条例》刚出台时,不少老师私下嘀咕,“这有什么区别?”但一个学期下来,大家看出了“端倪”——老师们为此多备了1/3的课。“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们多学了1/3的知识量。”

更重要的是,分两次上,让学生们有了充足的时间来消化吸收,知识掌握得更扎实。

如果细翻厦大经济学科的规定,你会发现,它的最大特点是所有的奖惩措施都直接规定到具体操作层面和细节上,很少出现“原则上”三个字,洪永淼解释说,这样做是以免为违规行为留下各种解释空间。

“软硬”并施的服务

2018年春季,一项名为《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期中期末试卷统一印制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推出。根据这项办法,学科所有课程的期中期末试卷的送印、取用等工作将统一由学院指派的行政人员承担,教师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方去签字取用试卷即可,大大减少了教师在这项工作上的运输往返等烦琐小事上的时间。《办法》一出,立刻赢得了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

这样“得人心”的事例在厦大经济学科很常见。现在,“一切为了教学服务,一切为了教师服务”的理念在整个学科已经深入人心,学科推出的一系列“暖心、细心、贴心”的服务,让教师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教学中。

在厦大经济学科,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行政人员在通知教师事情时,能用邮件通知的就不要打电话通知,除非事情紧急,万不得已。

在该学科青年教师孟磊看来,举措虽小,却透射出尊重教师、重视教师的理念。“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害怕教师正在思考时,一个电话进来,思路被打断。”

厦大经济学科对教师的服务不只有“感性暖人”的一面,也有“理性细致”的一面,他们借助大数据平台,将经济学擅长的“资源配置最优化”的理念应用于服务教师上,大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工作没有预见性等现象。

这一点,是最让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牛霖琳津津乐道的。

这套名为“厦大经济学科用户中心”的系统于2015年上线,包括数据中心、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三个子系统,涵盖了数据库资源、教学评估、课程管理、科研管理、论文答辩、讲座面谈、助教招募、教师服务、请假出差报备等方方面面。

牛霖琳说:“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安排时间。譬如说,教师服务系统可以把一个月甚至是本学期能预见的教学型服务工作和信息都公开在平台上,邀请教师报名参加,并由行政人员综合信息、预先统筹和确认安排,教师就会明确预知,自己这段时间有什么活动要参加,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而不是由行政人员突然慌慌张张地通知老师明天要你参加什么活动,让老师们措手不及。”

不仅如此,通过大数据的沉淀,还能反映出一些规律性的信息,利于学科做整体性的科学管理和规划。譬如,系统显示,每年需要教师参加的的面试、答辩等教学型服务在春季比较多,在秋季比较少,这样,学院就会提醒教师春季多留意参加这些活动,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外出访学、学术交流等时间。(李静)

                                                                  [ 责编:田媛 ]
关闭窗口